实验室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及技术解析:
一、化学处理法
1、化学沉淀法
中和沉淀法:通过调节废水pH值至碱性(通常pH>12),使重金属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(如Cr(OH)₃、Pb(OH)₂),适用于简单重金属废水处理。
硫化物沉淀法:投加硫化钠(Na₂S)等试剂,生成硫化物沉淀(如PbS、CdS),其溶解度低于氢氧化物,适合高浓度废水,但需控制pH在中性或碱性以避免产生有毒气体。
铁氧体共沉淀法:通过Fe²⁺/Fe³⁺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铁氧体复合沉淀,适用于多金属离子共存废水。
局限性:需配合絮凝剂提高沉淀效率,且沉淀污泥需妥善处理以防二次污染。
2、电解法
利用金属电化学性质,通过电解使重金属离子在电极表面析出回收,适用于含高浓度重金属的废水(如电镀废液),但成本较高且对低浓度废水效果有限。
3、螯合法
加入重金属捕集剂(如二硫代氨基甲酸盐),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螯合物后沉淀分离,具有去除率高、污泥量少的优势。

二、物理处理法
1、吸附法
活性炭吸附:利用活性炭的高比表面积吸附重金属离子(如Pb²⁺、Hg²⁺),适合低浓度废水,但需定期更换吸附剂。
新型吸附材料:沸石、蒙脱石等天然矿物或改性材料,成本较低且可再生。
2、离子交换法
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选择性吸附重金属离子(如Cu²⁺、Zn²⁺),处理水质高且可回收重金属,但树脂易失效且再生成本高。
3、膜分离法
采用反渗透、纳滤等膜技术分离重金属离子,分离效率高且可浓缩回收资源,但设备投资和维护成本较高。
三、组合工艺与新型技术
1、化学沉淀+絮凝强化
化学沉淀后投加聚合氯化铝(PAC)、聚丙烯酰胺(PAM)等絮凝剂,加速沉淀物聚集并提升分离效率。
浓缩-选择性溶解工艺
对含铂、钯等贵金属的废水先浓缩减量,再通过氨水浸出分离目标金属,提高回收率。
2、集成化处理装置
如装置采用“沉淀池+浮选组件”,通过分水板与撒药板实现药剂与废水动态混合,优化重金属分离效果。
四、处理流程与注意事项
1、分类收集与预处理
按重金属种类(如铬、铅)分类存放,避免混合后产生复杂络合物。
2、分步处理与合规检测
处理后需检测COD、重金属残留等指标,确保符合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》。
3、污泥处置
沉淀污泥需固化后安全填埋或资源化回收,防止二次污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