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废液处理基本流程如下:
一、分类收集与标识
1、按废液性质分类
强酸/强碱废液、有机溶剂(如丙酮、乙醇)、含重金属废液(如汞、铅)、含硫化物等剧毒废液需分装存储,禁止混合。使用专用容器(耐腐蚀材质,如HDPE塑料或玻璃),标注成分、浓度、日期及危害标识。
2、特殊废液单独处理
放射性废液、含病原体废液需独立密封存放,避免交叉污染。

二、预处理
1、中和处理
强酸废液加入氢氧化钠或石灰石,强碱废液加入稀硫酸或盐酸,调节至pH6-8后暂存。
示例:含铬废液(如铬酸洗液)需先加还原剂(硫酸亚铁)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,再中和沉淀。
2、浓缩与分离
高浓度废液通过蒸馏、离心或吸附(如活性炭)减少体积,回收有用物质(如有机溶剂)。
三、核心处理工艺
1、化学处理
重金属废液:加入硫化钠生成硫化物沉淀(如含汞废液生成HgS),或通过电解回收金属。
含氰废液:碱性条件下加入漂白粉或高锰酸钾,氧化分解为CO₂和N₂。
有机废液:采用Fenton试剂(H₂O₂+Fe²⁺)氧化降解,或焚烧处理。
2、物理-生物处理
低毒有机废液(如乙醇、乙酸)通过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降解。
含油脂/蛋白质废液加入微生物菌剂进行生物分解。
四、安全排放与回收
1、排放前检测
处理后废液需检测pH、COD、重金属浓度等指标,符合标准后方可排入市政管网。
2、资源化利用
中和后的酸碱废液可作为实验室清洁用水;蒸馏回收的有机溶剂可重复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