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好!欢迎访问中环清源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网站!

400-1188-792

18911752131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医疗污水需要达到哪一级?

医疗污水需要达到哪一级?

更新时间:2025-07-02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29
  医疗污水因其含有放射性物质、药物残留等有害物质,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,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为了降低风险,医疗污水处理需通过多级工艺逐步去除污染物。以下从定义、功能及医疗污水的达标要求出发,解析“一级处理”“二级处理”和“三级处理”的核心差异与应用场景。
  一、一级处理:初步固液分离
  1、定义与目的
  一级处理是医疗污水处理的初始阶段,主要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(如泥沙、纱布、药渣)和大颗粒杂质。其核心目标是减少后续处理系统的负担,防止管道堵塞和设备磨损。
  2、常用技术
  (1)格栅过滤:通过粗栅格拦截较大固体废物(如针头、玻璃碎片)。
  (2)沉淀池:利用重力沉降分离悬浮物,典型停留时间约为1-2小时。
  (3)调节池:均衡污水流量和水质,为后续处理提供稳定条件。
  3、局限性
  一级处理仅能去除约20%-30%的悬浮物(SS),对溶解性污染物(如有机物、病原体、药物残留)几乎无去除效果,无法直接达标排放。
  二、二级处理:核心生化降解
  1、定义与目的
  二级处理是医疗污水处理的核心环节,通过生物或化学方法降解溶解性有机物、去除部分病原体,并进一步减少悬浮物。其目标是显著降低污水的化学需氧量(COD)、生化需氧量(BOD)和病原体含量。
  2、常用技术
  (1)生物处理:
  活性污泥法: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有机物,适用于中高浓度污水。
  生物膜法(如接触氧化):通过固定微生物群落提高处理效率,适合中小型医疗机构。
  (2)化学处理:
  混凝沉淀:投加絮凝剂(如PAC、PAM)去除胶体颗粒和部分溶解性污染物。
  消毒:通过氯、二氧化氯或次氯酸钠杀灭病原体,防止疾病传播。
  3、处理效果
  二级处理可去除约80%-90%的有机物和悬浮物,显著降低COD和BOD,但对药物残留、重金属、放射性物质等溶解性污染物仍无能为力。
  三、三级处理:深度净化与资源化
  1、定义与目的
  三级处理是对二级处理出水的进一步优化,针对难降解污染物(如药物残留、抗生素、放射性物质)和特定指标(如氮、磷、盐分)进行深度去除,确保污水达到更高标准的排放或回用要求。
  2、常用技术
  (1)高级氧化:通过臭氧、芬顿试剂等强氧化手段分解难降解有机物。
  (2)膜分离技术:采用反渗透(RO)或纳滤(NF)去除溶解性盐分、药物残留和微生物。
  (3)吸附法:利用活性炭或树脂吸附痕量污染物。
  (4)消毒强化:紫外线(UV)或臭氧消毒替代传统氯化,避免消毒副产物(如氯仿)生成。
  3、处理效果
  三级处理可去除超过95%的溶解性污染物,确保出水接近或达到饮用水标准,支持污水回用(如灌溉、冲厕)或直接排放至敏感水体。
 

医疗污水

 

  四、医疗污水需要达到哪一级处理?
  1、法规要求
  医疗污水需根据受纳水体类型选择处理级别:
  (1)传染病医院/结核病医院:必须采用二级处理+消毒,严禁直接排放。
  (2)综合医院/乡镇卫生院:至少达到二级处理,若排入自然水体(如河流、湖泊),需补充三级处理。
  (3)放射性物质处理:含放射性污水需独立收集,通过衰变池或专用工艺处理。
  2、实践需求
  (1)一级处理:仅适用于偏远地区小型诊所的过渡方案,需后续补全处理工艺。
  (2)二级处理: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基础要求,可满足非敏感水体的排放标准。
  (3)三级处理:适用于环境敏感区域(如水源保护区、生态脆弱区)或污水回用场景。
  五、分级处理的必要性与趋势
  医疗污水的分级处理体系体现了“按需施策”的原则:
  一级处理解决基础问题,降低成本;
  二级处理实现污染减排,满足常规排放;
  三级处理应对特殊需求,推动资源化利用。
中环清源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黑泉路8号宝盛广场C座8层
邮箱:chenf@zhqybj.com
关注我们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信息:
欢迎您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
了解更多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