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废水处理系统通过多单元组合工艺,将复杂废水转化为达标排放水体,其核心流程涵盖预处理、生化处理和深度净化三个阶段。
预处理阶段通过物理拦截与化学调节实现水质均衡。废水首先进入收集池,经格栅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后,在调节池内完成pH值中和,为后续处理创造稳定条件。针对重金属污染物,系统采用化学沉淀法,通过投加重金属捕捉剂形成不溶性沉淀物,再经沉淀池分离。
生化处理阶段利用微生物代谢分解有机污染物。活性污泥法通过曝气池中的好氧微生物群落,将有机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;生物膜法则利用附着在填料表面的微生物膜,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。该阶段可有效降低COD、BOD等指标,使水质达到初步净化标准。
深度净化阶段采用多级屏障技术保障出水安全。砂滤、碳滤等物理过滤单元可截留0.5微米以上颗粒物;超滤、纳滤等膜分离技术能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和微生物;紫外消毒或氯消毒则杀灭病原微生物。针对特殊污染物,系统可集成高级氧化工艺(如臭氧氧化)或微电解技术,实现难降解有机物的深度矿化。
现代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呈现集成化、智能化趋势。一体化设备将各处理单元模块化组合,占地面积较传统工艺减少40%以上;智能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水质参数,自动调节药剂投加量和曝气强度,确保处理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。部分设备还配备远程监控功能,实现无人值守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