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验室污染物处理原则是分类收集、存放,分别集中处理。以下是对污染物处理原则的详细介绍:
1、分类收集存放: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需要根据其性质进行分类,如固体废弃物、液体废弃物和气体废弃物等。每种类型的废弃物都应使用合适的容器进行收集,并在容器上标明识别标志,确保化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方法相抵触的污染废物不得混装。特别是对于有害固体废弃物,必须备有专用桶或箱进行存放,并达到一定量后统一进行处理。
2、安全存放处理:所有收集的废弃物应存放在安全的地点,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,要特别注意防止泄漏和挥发。对于含有络离子、螯合物之类物质的废液,只加入一种消除药品有时不能把它处理全,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措施,注意防止一部份还未处理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出去。
3、定期集中处理:实验室应明确专人负责废弃物的登记、收集和处理。实验室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,通过密闭容器存放(不能装太满,3/4即可),不可混合贮存,标明废液种类,贮存时间,定期处理。
4、遵守法规标准:实验室污染物的处理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、法规的规定。例如,《国家危险废物品名录》、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等都是实验室在处理污染物时必须遵循的法规。同时,废弃物排放也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。
5、建立应急机制:实验室应建立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和应急体制及报告机制,配备应急设备,防止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。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造成污染环境的情况,必须立即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,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危害。
总的来说,实验室污染物处理原则是一个系统而严谨的过程,涉及分类收集存放、安全存放处理、定期集中处理、遵守法规标准以及建立应急机制等多个方面。这些原则的实施有助于保护环境、保障人类健康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。